四川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4年度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来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日期: Wed Dec 25 00:00:00 CST 2024 浏览次数:638

        2024年 12月20日,四川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成都市数字金融大厦举行。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瑞教授,以及全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首先,四川省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瑞教授代表主任委员单位致辞。李天瑞教授指出,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见证了技术的飞速发展,也面临了诸多新的挑战,教指委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将继续秉承“创新、协作、共享”的理念,共同探索计算机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确保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进行特邀报告:电子科技大学蒲晓蓉教授、四川大学雷文强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徐迅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副院长朱国斌、四川师范大学院长李晓宁和西南交通大学副院长龚勋分别作为特邀报告主持人。

        报告一:立足新工科“成电方案”,迈进AI教育新征程
        电子科技大学蒲晓蓉教授讲述了电子科技大学多方位培养“成电人才”,全面实施了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的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构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度体验、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电子科技大学正在全面推进“新工科与一流本科教育升级工程”,努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蒲教授强调,AI教育的使命是培养通专兼修的人才,造福人类而非取代人类,她提供了“跨界跨大类学科交叉培养平台”的思路和方案,为现场其他委员提供了借鉴。

 


        报告二:AI赋能医疗健康大模型驱动的创新与发展
        四川大学雷文强教授以“大模型与Agent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探索”为题进行了报告。他指出“超大数据+超大算力+超大规模学习任务”的大模型在众多通用领域任务中展现出卓越的泛化能力,大模型Agent正在实现从语言交互到复杂现实任务的转变,大模型Agent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智能化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与创新进展飞速。

 


        报告三:TEST-TIME ADAPTATION: LEARNING FROM TESTING DATA AT INFERENCE STAGE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徐迅博士分享了Test Time Adaptation的理论理解与新的方法,并围绕着相关的算法、模型、应用和目标监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

 

 

四川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报告

        随后,教指委主任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瑞教授做了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本教指委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包括开展了师资培训和工程教育研讨工作、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出版工作、深入推进了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推荐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讨交流     

 

 

        最后研讨环节由四川省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杨燕教授主持。在研讨过程中,教学指导委员们纷纷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学与AI的充分融合、不同层次与类型高校在AI时代的重新定位和特色打造、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瓶颈和转型、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路径探讨、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及省内各教指委单位的联系和合作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整场会议在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中圆满落幕,不仅深入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与转型策略,还细致研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贡献力量。此次会议不仅为四川省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注入了新思维与活力,更为培养与新生产力需求相匹配的计算机人才指明了方向。会议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致力于全面提升四川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四川省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通过此次会议,展现了其在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深思熟虑与积极作为,为四川乃至全国计算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