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创未来 享非凡 | 学院师生参与西南交通大学智能基座鲲鹏高校行活动
为深化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发展。4月13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四川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协办的“智能基座鲲鹏高校行”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200多位西南交大学子参与。华为技术专家围绕openEuler操作系统与鲲鹏技术与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校企联合教育模式提供了新范本。学院院长助理邢焕来、辅导员张皓及学生代表参加。

当前,算力已经成为评估数字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产业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为了应对新经济的挑战,满足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2020年教育部与华为联合发起了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
产业变革之际,“智能基座”项目走产教融合之路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朝晖表示,全球产业界充分认识到计算将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纷纷转型发展,抢滩布局大数据创新生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高性能计算、操作系统等计算技术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力图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华为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的“智能基座”项目不仅建立了创新实践型教育模式,合作培养了新计算产业创新型人才,还为国家新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

“算力时代”加速到来,鲲鹏助力产业人才培养
本次活动中,华为四川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技术总监吴俊杞以《创享未来,鲲鹏与你同行》做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吴老师分别介绍了世界算力格局、我国算力现状以及鲲鹏生态的发展。他表示,“算力时代”正加速到来,鲲鹏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由此,吴俊杞为西南交大的学子展开介绍了鲲鹏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鲲鹏优才实习计划中,主动从学科理论知识向实践进行转化,尽早熟悉生态链企业,为投身计算产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兴趣为先,“智能基座”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开源贡献
华为鲲鹏生态布道师、openEuler技术委员会委员曹志则以《基于openEuler开源社区的Linux学习新体验》为主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开源平台及社区的相关知识。从开源软件的源头、概念讲到开源模式和主流软件,进而展开介绍了openEuler开源系统的诸多优势以及openEuler开源社区相关活动。经过曹老师的精彩讲解,同学们明确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参与开源社区让自己所学有所用。
不仅如此,曹志还现场指导同学们通过微认证的方式在openEuler社区进行开源贡献,从注册Gitee到签署CLA,再到使用版本控制软件进行开源的具体方法,曹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当同学提出如何有针对性地贡献代码时,曹老师表示,首先要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贡献。此外,还要关注软件本身的质量,找到质量较高且蓬勃发展中的软件,选择较小的切入点逐步推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激发了自己对开源的兴趣,希望有机会能以开发者的身份在开源社区中作出贡献。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想在数字时代抢得先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极其关键。未来,西南交大将与华为继续锚定人才培育大局,在“智能基座”项目中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育人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实习就业、学生竞赛等方面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服务国家数字化战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培育卓越人才。
相关文章
【就业工作】“计”往开来促就业,“智”汇双选启新程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稳就业”“保就业” 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相关要求,深入掌握学生就业动态,4月14日上午,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瑞、党委……
【团学工作】新篇开序,共赴征途 | 学院学生会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员大会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会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员大会于3月27日16点在教室X4357正式展开,指导老师汪宣霖及全体学生会成员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综合事务部成思汉主持。大会旨在让全体学生会成员了解上学期学生会各项工……
【学术素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硕士4班顺利开展PADP系列活动
PADP是指以班级或科研团队为载体开展的促进成员学术素养提升的研究生学术学风建设项目。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硕士4班自立项开始,始终坚持“创新、严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